但是,要麼坐困等死,在大饑荒的影響下衰弱下去;要麼冒險一搏,劫掠到人口和物資,並抵擋住東江軍的牽制攻襲。
皇太極認為自己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,&nbp;&nbp;以達到兩者兼得的效果,遏止後金的頹勢。
而且,四萬人馬留守,可必要時,滿人可以總動員,連壯婦都能上城防守,&nbp;&nbp;一下子能使兵力翻倍地增長。
所以,&nbp;&nbp;只要不中計,不輕易浪戰,保住老家還是很有把握的。
至於繞道入關後的作戰,皇太極更有獲勝的信心。哪怕是遼鎮人馬趕來作戰,他也不是很在意。
野戰廝殺,騎射縱橫,皇太極認為建州勇士能以一當十,明軍則是戰五渣,根本不是對手。
在留守的貝勒貴族中,豪格是他的兒子,足以信任;濟爾哈郎穩健,且不用懷疑他的忠誠;阿敏不可信任,但鑲藍旗的實力大損,他又帶走一部分,少兵無權,也翻不起什麼風浪。
隨皇太極出征的有大貝勒代善,三貝勒莽古爾泰,多爾袞兄弟三人,&nbp;&nbp;這可是反覆考慮思量,才定下的人選。
如果在進軍途中,&nbp;&nbp;代善和莽古爾泰反對攻明,皇太極憑藉汗王的名分,以及多爾袞兄弟的支持,也能迫使兩大貝勒聽命而行。
這就是把阿敏留在瀋陽的原因所在,把三大貝勒分而治之,削弱他們的話語權。
同時,出動的人馬號稱八旗,但主力卻是正黃旗,其他各旗只是一部分。從實力出發,皇太極也擁有極大的話語權。
巡視著城防布署,皇太極的目光移動,發現了心不在焉的濟爾哈朗,暗中皺了皺眉,伸手招其過來,微笑著詢問道:「你在想什麼,心事重重的樣子。」
濟爾哈朗趕忙躬身道:「回汗王,我在想最近收到的情報,袁崇煥與毛文龍互相攻訐,&nbp;&nbp;將帥不和,&nbp;&nbp;是否能加以利用?」
毛文龍連上奏疏,&nbp;&nbp;彈劾袁崇煥,這似乎又上演了天啟年間,王化貞和熊廷弼將帥不和的歷史。
因為將帥不和,導致廣寧慘敗,人員和物資遭到了巨大的損失,也使建虜幾乎占據了整個遼東。
現在,遼鎮和東江鎮又是不和,似乎會給建虜以可趁之機。
但實際上,皇太極卻知道這是無隙可乘的。原因簡單得很,遼鎮和東江鎮本就是兩大獨立的集團,並沒有什麼協調行動的先例和可能。
說白了,你是你,我是我;你打你的,我打我的。儘管不是很準確,但也相差不多。
遼鎮受到攻擊時,東江鎮會給予建虜牽制,緩解遼西的壓力;但在東江鎮屢次受攻時,遼鎮卻是不動如山,甚至還在糧餉物資上卡脖子。
毛文龍現在彈劾袁崇煥,擺明了要增強獨立性,不受袁崇煥的節制和指揮。這是從實力出發的考慮和行動,那就是已經具備了獨自抗衡後金的戰力。
「如果遼鎮和東江鎮本是精誠團結、協調作戰的團體,將帥不和,自然是可加以利用。」皇太極緩緩說道:「但本就是比較獨立的,分崩割裂也與之前沒有什麼兩樣。」
「汗王睿智。」濟爾哈朗躬身說道:「是我想得簡單了。」
皇太極微微頜首,轉過身繼續沿著城牆巡視,雖然心中還是疑惑,但也算是暫時揭過。
遼陽、瀋陽,以及鞍山驛、連山關等地的防禦體系,都學習了東江軍的模式。壕溝、障礙等等,還儘量配備了很多火炮,儘管是老式的。
不得不承認,後金作為新興的勢力,在學習和接受新事物上,比較主動和快速。
相反,大明則表現出了陳
html|sitemap|shenma-sitemap|shenma-sitemap-new|sitemap50000|map|map50000
0.017s 3.6725M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