嗖嗖!兩支利箭先後發出,司馬季將弓箭放下,走到掛在前方不遠處橫樑上的一扇豬肉前面,伸出兩根手指夾住了刺入豬肉的箭頭,往外一拔丈量著刺入的尺寸。伸手讓護衛把木雕的人體模型抬過來。
直接上手把的前胸打開,捏著箭頭對著胸口的皮膚繼續丈量,最後微微搖頭。顯然對這個結果不滿意,拋去自己可能是個廢柴沒拉滿弓的原因之外。他對這個結果不是很滿意。
軟弓的射速高,但是威力低,射程短,通常是騎兵使用;硬弓的射速低,但是威力高,射程長,通常是步兵使用。民間弩是被禁止使用的。因為弩的操作非常簡單,不需要射擊技巧,平民很容易掌握它的使用方法。
不論是剛開始的弓箭還是第二個弩箭,和他想像當中的都不太一樣,開口道,「把那扇豬肉套上魚鱗甲,你們誰臂力最大,給我射上十箭,我要看看!慢點,別把手指弄傷了。」
張達一擺手,出來一個護衛,雖然沒有甲冑在身,卻一眼就能看出來不是等閒之輩,體型上下一般粗,按照司馬季的家鄉話來說,這就是個車軸漢子。
如果刺史府的這時候來到燕王府,沒準會以為司馬季已經準備孤注一擲要造反了。然而這是不可能的,他又沒有嫌命長,捨不得這上千女眷,非要去刀口舔血。
他就是想要試試晉軍的武器和護具,製造一個數字模型估計一下戰場上,可能會出現的傷亡,雖說他現在連剿匪都做不到,可有備無患總要準備一下。
三國混戰雖然促使戰略戰術得到發展,但給社會經濟生產造成的破壞卻極其巨大,直接從六千萬人口變成晉朝開國一千六百萬人,什麼蒙古南下,滿洲入主中原,按比例都往後靠邊站吧!因此在晉朝武器裝備方面與漢代相比並沒有明顯的進步。
晉軍一般都穿圓頭靴,靴尖不起翹。鎧甲和戎服外均束帶。左側為鐵製筒袖鎧,是一種胸背相連、短袖,用魚鱗性甲片編綴而成,從頭上套穿,這種筒袖鎧堅硬無比。胄基本沿襲東漢的形制,胄頂高高地豎有纓飾。
不過這個防護力麼?也許是司馬季被電視劇騙了的原因,反正他感覺不怎麼樣。當然這個不怎麼樣也要參照物,一年來也有不少胡商弄來了其他國家的盔甲,比如貴霜和波斯的盔甲,和這些盔甲相比,我大晉還是領先一籌的。
西亞那片大沙漠南亞那個維度,穿盔甲絕不是容易的事情。所以西亞國家的軍隊武器明顯比護具要發展的快很多,上次提拉伽曾經提到過一種帶著花紋的寶刀,說再來的時候要帶過來幾柄送給司馬季,司馬季猜想這就是大馬士革鋼刀的祖先,波斯寶刀。
至於除了晉朝還有哪裡的盔甲還可以,司馬季也不是謙虛,估計就是遊牧民族了。從東歐大草原到蒙古高原這一塊,是比較適合盔甲發展的。
給豬肉套上的魚鱗甲就是現在晉軍的盔甲,雖然燕王府有其他文明的盔甲。不過數量只在收藏品的範疇之內,護衛連續射了十箭之後。六枝箭被魚鱗甲當中,剩下的從縫隙之間穿進,經過一比對,司馬季估計如果是個人的話,凶多吉少。
「魚鱗甲還是不足以讓我滿意!」司馬季搖著頭心裡念叨,整體性板甲開始出現是十四世紀的義大利城邦,嗯,和歐洲冶金技術超過中國的時間差不多。大概就是南宋滅亡之後的百年時間裡,司馬季估計是歐洲的鎖子甲被蒙古重騎吊打之後,才催生出來了板甲騎士。
農業社會的技術是不是領先,與其是看武器,不如看盔甲,盔甲肯定比弓箭門檻高。如果對弓箭不滿意司馬季倒是有個捷徑可走,周圍不是一堆部落麼。
弓箭這玩意和盔甲是不一樣的,這個東西千萬不能武斷的說誰比誰領先。因為各地的材料和生活習慣完全不同。如果只是比射的遠,後世的奧斯曼弓能射八百米,不過那只是一個滑翔記錄,威力可以忽略不計,完全的奧斯曼帝國貴族運動,這種弓也不會在戰場出現。
「難道後世的唐山鐵礦埋得深?」司馬季已經不知道第幾次念叨鐵礦了。他不覺得自己哪裡錯了,鐵甲就是比皮
html|sitemap|shenma-sitemap|shenma-sitemap-new|sitemap50000|map|map50000
0.0176s 3.6806M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