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依然注重戰場取勝的年代,趙暘這番言論著實有些超前了,即使是宋庠、龐籍也只是稍稍聽出些門道,而資質如陳執中,更是聽得雲裡霧裡。
好在他與趙暘關係不錯,即便宋庠、文彥博、龐籍幾人用眼神示意,有意請他率先開口,他心中倒也不慌,放低姿態,溫聲問道:「趙正言此番言論,老夫即使聽得一知半解卻也感覺不凡,但恕老夫愚鈍,不求戰場取勝,如何擊敗西夏?」
若換做文彥博或高若訥來問,趙暘這時候未免要夾槍帶棒譏諷幾句,但陳執中就算了,自和解之後,這位老首相可以視為趙暘在朝中唯一的盟友,趙暘自然不會攻擊他,笑著道:「令其自潰即可。」
「哦。」陳執中看似恍然地點點頭,惹地宋庠及文彥博輕蔑地瞥了其一眼。
他倆都不信這老東西真能想明白。
龐籍自然是能夠聽懂一些的,聞言皺眉道:「趙正言能否說得詳細一些?」
趙暘微一點頭,目光掃過宋庠及高若訥道:「宋、高兩位相公可知西夏大致人口及兵力,包括邊境駐軍情況?」
高若訥輕哼一聲,臉上再度浮現幾絲譏諷,那表情仿佛在說:連這事都不知,你還好意思談論對夏戰略?
不過他並未出聲嘲諷,因為他已發現這小子真的有點邪門,也許真有什麼對夏戰略。
期間,宋庠轉頭一看高若訥,見後者並無解釋的意思,便笑著道:「那就先由宋某拋磚引玉」
「有勞。」
宋庠微微一笑,稍做回憶便侃侃而談道:「以我樞密院這些年整理自細作打探得知的消息估測,西夏人口約有三四百萬,常置兵力約為五十萬,前幾年西夏恢復對我大宋稱臣,兩國得以和解,彼此削減陳於邊境的兵力,目前其邊境陳兵,主要集中於夏州及西平府二城,前者二三萬,後者因臨近其都城興慶府,駐有五萬之眾,合計七八萬。當然,這是常置軍,事實上二地還有不少依附於西夏的山民、蕃民作為蕃軍,但人數難以估測,大概數萬左右。至於興慶府,少說駐有二十萬常置軍,剩下二十餘萬常置軍則主要駐紮於夏遼邊界,尤其是前些年契丹二度征伐西夏,據說還從興慶府調了近十萬軍隊過去。」
趙暘聽了很是驚訝:「三四百萬人口,竟有五十萬軍隊?」
仿佛猜到趙暘心中所想,宋庠善意提醒道:「西夏党項人素來民風彪悍,全民可為兵,為防我大宋及契丹,故聚五十萬之眾趙正言不可小覷啊。」
趙暘稍稍點頭,笑著道:「我聽聞中戶三家之賦,僅活一兵;步卒五人之糧,可贍一騎。此前史養兵之論,亦後人計費之言。西夏以區區三四百萬之眾,卻要養活五十萬常置軍,可見軍費耗糧之巨,必然使其財政捉襟見肘。」
宋庠、龐籍皆聽得眼睛一亮,就連高若訥亦不得不信服:這小子真的通兵事。
「大宋呢?」趙暘又問。
宋庠已知趙暘對此一無所知,便詳細講述道:「我大宋與西夏交接處,唯陝西四路及河東路之麟府,陝西四路即秦鳳、涇原、環慶、鄜延,其中後三者與夏國接壤,但秦鳳路亦不得不防,以免西夏繞路吐蕃,襲擊後方。至於駐軍,常置軍多為侍衛馬、步司禁軍。其中秦鳳路三萬五千,涇原路因無險可守,故駐有五萬,另有環慶路二萬餘、鄜延路二萬餘,河東路因又要兼防遼國,駐有八萬,另有陝西四路後方京兆府四萬,合計約二十萬禁軍。除此之外,還有廂兵、蕃兵、漢蕃弓手及鄉兵:河東有廂兵萬餘,漢蕃弓手八千,鄉兵七萬餘;陝西四路有廂兵兩萬餘,蕃兵十萬,鄉兵十五萬。」
饒是趙暘亦有些傻眼,難以置信道:「拋開河東路不談,光陝西四路就有十二萬五千禁軍,及其他雜軍二十七萬,卻還打不過西夏?就算雜兵不堪大用,好歹也有二十七萬啊。」
這話說得殿內君臣皆臉上無光,宋庠更是幾次欲言又止。
半晌,宋庠咳嗽一聲,帶著幾分尷尬解釋道:「事實上,趙正言所言『雜兵』,
html|sitemap|shenma-sitemap|shenma-sitemap-new|sitemap50000|map|map50000
0.0165s 3.7074M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