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是追剿得急迫,起義軍越是流竄的範圍更廣。各省明軍的協調配合越是失措,這在當時的通訊條件下,根本難以避免。
加上各省明軍戰力不一,農民起義軍往往能潰網而出,哪裡空虛向哪裡流竄,為害更烈。
正因為如此,郭大靖才不會急於介入國內的剿賊平亂。不打無把握之仗,儘管是戰力遠遜建虜的起義軍。
秋天驅走了夏季的酷熱,離莊稼收割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,東江軍各部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准,大決戰在出乎建虜預料的時間點拉開了帷幕。
左協,新編協,飛虎,飛豹兩大騎兵團,步騎炮共四萬多人,鋪天蓋地壓向鞍山驛,進攻遼陽北面的最後一道屏障。
牛莊驛,水師船隻沿河排列,綿延十數里之遠。毛承祿的前協、李維鸞的右協整裝待發,只等令下,便直插遼沉腹地。
遼東,孔有德的後協、馮西建的特戰營,朝鮮義軍和飛飈騎兵團,四萬多人分成兩路,向著各自的目標逼進。
總攻的展開,既出乎了建虜的意料,甚至連監軍太監方正化都蒙在鼓裡。
直到郭大靖禮貌性地致信,他才如夢初醒,派人急奏朝廷後,從旅順星夜趕往海州。
要想欺騙敵人,先騙過自己人。郭大靖知道建虜想從明廷獲取情報,是相當及時準確的。
所以,連皇帝到大臣,再到民間的百姓,誰都以為秋收後才會開始的平遼,竟就這麼突然地開始了。
甚至於,連遼東光復區的百姓,也被這個消息所震驚。但馬上,在官府的動員令下,民眾也開始了忙碌的支前。
前線已經儲備了大量的糧彈物資,但在一個多月的時間,也就是秋收前,百姓們還要再突擊運輸,數量也是相當地驚人。
秋收時的統籌工作,官府也安排妥當。
沒有了軍隊的參與,相當於少了將近十萬壯勞力,壓力可想而知。非男女老少齊上陣,不能將地里的糧食完全收割入倉。
可這些繁雜的工作,已經擋不住東江軍平遼的腳步。數萬大軍浩浩蕩蕩,只一天時間,便兵臨鞍山驛。
鞍山驛堡於明洪武二十年建成,萬曆六年重修,改築為磚城,初為傳遞所,驛內車馬繁多,商賈極盛。
鞍山驛堡東貼楊柳河(古稱鞍山河),坐落在東西鞍山兩座山的中間地帶,東西距兩山各一里。
驛堡東北面是源於長白山余脈的千山,西南面則是遼闊的遼河平原的開始。
鞍山驛堡襟遼陽而帶海城,東北距古城遼陽、東南距臨海城均為六十里。地點適中,扼東、西鞍山咽喉處,是明代通往遼南、遼西的門戶,扼守遼南古道要衝。
鞍山驛堡以東西鞍山為屏,地勢險要,易守難攻。外用青磚包砌,內填黃土。城內掘有水井,以防斷水。周圍有護城河,以防偷襲,彈丸之地,固若金湯。
努力爾哈赤先後攻下沉陽、遼陽後,曾把都城遷到遼陽,鞍山驛遂成為後金拱衛都城的重要軍事據點。
後來,再改沉陽為都城,鞍山驛在軍事地位上的重要性,依然沒有改變。
毛文龍曾趁努爾哈赤出征蒙古喀爾喀所部時,率兵襲擊鞍山驛,迫使努爾哈赤乘夜返回沉陽,遣諸貝勒赴鞍山救援。
郭大靖亦在寧錦大戰時,率兵襲占鞍山驛,使皇太極匆忙撤兵,解寧錦之危。
如今再臨鞍山驛,算是舊地重遊,但性質已經是完全不同。
四萬多裝備精良、士氣旺盛的東江軍,再不是偷襲騷擾,而是堂堂正正的進攻,以攻克鞍山驛,打開遼陽的大門。
鞍山驛雖然號稱堅固,但也有其最大的弊端,那就是城堡太小,不能駐守太多的人馬。
html|sitemap|shenma-sitemap|shenma-sitemap-new|sitemap50000|map|map50000
0.0199s 3.7025M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