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豪宅,郭大靖當然也不在意。哪裡還有比紫禁城更大,更富麗堂皇的宅院呢?
都是小家子氣,眼皮子太淺啊!
在宏圖大志這方面,郭大靖絕對有資格小瞧任何人。包括毛文龍,包括朝堂上的首輔次輔、諸位大佬。
只不過,沒人知道郭大靖的野心之大。
遠在京師的崇禎更不會想到,剛剛跨海遠襲,替他和朝廷挽回顏面,被升任為總兵的郭大靖,竟然早就惦記著他的龍椅。
繞道入關的建虜被近乎全殲,奴酋皇太極被生擒入京,千刀萬剮。前所未有的大捷,振奮了軍心民氣,但建虜入寇的後遺症,卻在不斷爆發。
建虜肆虐京畿時,崇禎向四方軍鎮發出了勤王令,連遠在甘肅的邊軍,也派出一部奉命向京師進發。
勤王的甘肅邊兵在途經金縣(今甘肅榆中)時,兵士們要求發餉,參將王國卻剋扣不發,導致兵變,參將王國和當地縣令被殺。
而在起事的邊軍中,有一個把總姓李名自成,率部分亂軍轉戰漢中,參加了王左掛的農民軍。
此時,陝境內已有農民起義軍百餘部,形成烽火燎原之勢。很多官軍邊兵,因缺餉譁變,也加入義軍,並成為其中骨幹。
但崇禎並未意識到陝西義軍烽起的嚴重性,他任命的總督陝西三邊軍務的楊鶴,全不知兵,迂腐地以招安之策對付起義軍,以致「流賊之肆毒,禍始於楊鶴」。
在楊鶴的奏報中,陝境之內的亂賊左一股右一隊地接受了朝廷的招安,並被安置到地方。
亂賊看似被紛紛平定,但這些被招安的亂賊只不過是換了個身份,在被安置的地方依舊搶掠、姦淫,地方官府反倒不敢管。
但凡有點頭腦,有點邏輯分析能力的,也不會象崇禎那樣,看不透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的根結所在。
不過是在頻繁的天災之下為了口吃的,誰吃飽了撐的,拿起木棒、鋤頭造反。
可崇禎一不減賦稅,二沒有切實的賑濟之策,又拿什麼來招撫起義軍?
即便迫於形勢就撫者,不久之後也因為朝廷無力養活大批饑民,又紛紛再起。
崇禎看不明白,也或許就是揣著明白裝糊塗。
要錢糧,他上哪裡去搞?支撐關寧錦防線,還要給異軍突起的東江鎮傾斜資源,已經要拖垮大明財政了。
剛在大勝的歡慶氣氛中,過了個消停年。滿書案的奏疏,又讓崇禎這個小年輕的心情鬱悶起來。
「以錦州為前線,寧遠為中堅,山海關為後盾,將建虜拒於關外……」
崇禎看到這老生常談,氣得直翻眼睛。建虜都繞道入關了,還給朕在這裡說什麼關寧錦防線能擋住建虜?
沒錯,建虜是沒從錦州、寧遠、山海關這道防線上突破,可也說明這條防線的作用不大。
至少,十幾萬軍隊擺在這裡,消耗的錢糧太過巨大,性價比顯然是很低。
「孫承宗和滿桂可有奏疏送來?」崇禎沒好氣地把奏疏扔到桌案上,有些急切地詢問著王承恩。
「回皇爺,還沒有。」王承恩躬身回奏道:「應該是時日尚短,在寧遠的整頓還未完成。」
關寧軍的臨陣竄逃,是崇禎最終要棄守錦州、收縮防線至寧遠的決定因素。如果占據錦州、大凌河,真的有平遼滅虜的希望,崇禎咬著牙也要撐下去。
但現在,關寧軍將變成寧遠軍,連山海關也要換上崇禎信任的兵將,且肯定不是遼人出身的。
馬世龍就是現在的山海關總兵,加左都督,是崇禎防範關寧軍的第一步。
第二步則是調走寧遠的守軍,改為駐守薊鎮,其中一些非遼人的將領,比如曹文詔等人,將
html|sitemap|shenma-sitemap|shenma-sitemap-new|sitemap50000|map|map50000
0.0161s 3.6785M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