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禎笑著頜首,吳承恩知趣地也沒斥責孫如海失禮,上前接過轉呈。
建虜在京城周邊肆虐,&nbp;&nbp;皇帝心中鬱悶憤怒的同時,也希望某位臣子呈上一份可行性報告。
比如什麼時候才能打退建虜?除了被動防守外,還有沒有別的計劃?
可惜,包括他曾經最信任的袁督師在內,都是一問三不知,就等著建虜搶夠了自己退去。
而郭大靖呈上的作戰方略,&nbp;&nbp;則適時地填補了皇帝的遺憾和不滿。
很好,終於有人能慰籍朕心,&nbp;&nbp;拿出一份可行的行動計劃了。
崇禎翻閱著作戰方略,&nbp;&nbp;看得很認真。郭大靖也寫得詳細,還附上了簡單的示意圖。
喜峰口、三屯營、遵化、石門、薊門、通州……這是建虜繞道入關,並逼近京師所走的道路。
如果建虜要退到關外,除了原路返回外,就要從京師向北,通過昌平、順義、密雲,從居庸關或古北口出關。
這不僅要在大明境內多走幾百里的路,出關之後還要繞個大遠,邊牆外也是燕山屏立、峰巒疊嶂,道路十分難行。
現在,建虜還未徹底擊敗虎墩兔,從古北口或居庸關出關,還要擔心虎墩兔率部襲擊。
即便這些困難都能克服,建虜走的是弓背路,&nbp;&nbp;郭大靖如果得到朝廷的支持,可以就近從喜峰口出關,繼續切斷建虜的退路。
而且,這可能不是東江軍的獨自行動,&nbp;&nbp;正在趕向京師的勤王軍,以及山海關等各城的守城明軍,也會參與其中,兵力更加雄厚,建虜更難抵擋。
所以,郭大靖認為皇太極綜合各項考慮,多半還是要走遵化,從喜峰口、大安口或馬蘭峪出關。
郭大靖在書信中為崇禎皇帝分析得細緻透徹,並建議皇帝下旨,命薊遼總督劉策把薊門守軍撤至密雲,待建虜過了薊門後,再收復固守。
名為誘敵深入,可實際上是郭大靖根本不相信明軍能夠守住薊門,白白地給建虜送人頭。
「……萬歲英明神武,待建虜撤退時,必然會派大軍躡蹤銜尾。不即不離,令建虜如芒刺在背……末將在遵化嚴陣以待,大軍於後掩殺,&nbp;&nbp;破敵必矣!」
崇禎頻頻點頭,&nbp;&nbp;對郭大靖的方略深以為然。
沒錯,朕就是這麼英明神武,早已經想到了要派大軍尾追,與東江軍前後夾擊,於遵化盡殲建虜。
對於崇禎這種自以為是的軍盲,郭大靖不得不分析到位,以免其得意忘形之下,胡亂地指揮。
如果不是他逼著眾將強行出戰,要挽回些顏面,和可憐的自尊心,滿桂、孫祖壽等也不會戰死。
各部明軍更是傷亡慘重,再無敢戰之心、追擊之力,只能眼睜睜看著建虜大搖大擺地退出關牆。
當然,郭大靖也只是盡力而已。能不能讓明軍少死傷,還要看崇禎的腦袋是不是真的進水。
如果崇禎依然是個糊塗蟲,那就憑東江軍一己之力,與建虜決戰也有勝算。
為了麻痹皇太極,郭大靖故意只報萬餘精兵。而原來想著打遼鎮的旗號,可兩軍的武器裝備和戰力,差距很大,估計是瞞不過去。
而在方略最後,郭大靖也不忘再給袁崇煥來記背刺。
「……建虜大饑荒,無糧自斃,靠哈喇沁諸部從寧遠販賣,暫時續命而已。此次入寇,若不能劫掠到人口牲畜、糧草物資,即便僥倖逃還,亦是亡無日矣!」
崇禎不由得暗中咬牙,對袁崇煥愈發生出恨意。
html|sitemap|shenma-sitemap|shenma-sitemap-new|sitemap50000|map|map50000
0.0182s 3.6923M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