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。
進入19世紀後,列強對北非市場展開了激烈爭奪,國際局勢對摩洛哥政府越來越不利。
四五十年代,大量的歐洲廉價商湧入摩洛哥,衝擊到了摩洛哥王國的經濟。
為了扭轉這種局面,摩洛哥政府提高了關稅,1852年摩洛哥王國的進口關稅平均提高了20,企圖利用高額的關稅來保護本土市場。
顯然,這損害歐洲各大列強的利益。1856年12月,英國人逼迫摩洛哥政府簽訂了《英摩條約》。
通過條約,英國人拿到了治外法權、摩洛哥全境貿易權、關稅降低到了商價格的10。
潘多拉之盒一旦打開,情況就失去了控制,列強蜂擁而至要取得同樣的權利。
自認為獲得英國人支持的摩洛哥政府,毫不猶豫的拒絕了各國的要求,引起了各國的強烈不滿。
殖民大臣約西普·耶拉契奇提議道:「陛下,摩洛哥政府拒絕了各國的提議,法西兩國隨時都可以出兵摩洛哥,我們是不是也要採取行動。」
摩洛哥備受各國關注的主要原因就是太肥沃了,不但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,還有2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沃土適合發展農業,是非洲主要的農業出口國,並且氣候條件還非常的不錯。
匹夫無罪,懷璧其罪。沒有毒蟲猛獸護身,摩洛哥王國就成了大家眼中的肥羊。
弗朗茨搖了搖頭說:「我們在摩洛哥王國的利益太少了,沒有必要參合進去。
最近幾年,我們已經拿到了太多的利益,已經引起了歐洲各國的不滿,這個時候需要的是消化。」
摩洛哥雖然好,卻要面臨英法西三國的經營,與其在這裡空耗時間,不如去開發無主的非洲大陸。
現在奧地利也走上了各國的老路,不斷的向非洲派出探險隊,為殖民做準備,不少民間殖民團隊已經自主的在外面建立殖民據點。
還有一些來自德意志聯邦帝國和普魯士王國的殖民團隊,也掛靠到了新神聖羅馬帝國旗下,弗朗茨也是來者不拒。
都是德意志人何必分那麼清楚呢?只要大家認可他這個皇帝,那麼一切都好商量。
比如說:喀麥隆殖民據點最早就是普魯士貴族開闢的,結果柏林政府現在對殖民活動不敢興趣。
沒有辦法,在大殖民時代沒有國家的支持,光靠個人的力量在海外殖民是非常危險的,為了對抗英國殖民者,他們就順理成章的加入了新神聖羅馬帝國旗下。
又比如說:漢堡的資本家們在葛摩群島建立了據點,忙著內部整合的德意志聯邦帝國,顧不上海外殖民,最後還是掛出了新神聖羅馬帝國的國旗。
總之,殖民部統計出來的海外殖民據點已經高達四十一個,其中有二十七個是維也納政府主導建立的,對當地實施了統治。
剩下的殖民據點只是名義上的存在,民間殖民團隊實力有限,他們很多時候只是隨便圈上一塊地,就建立了所謂的據點,或者是隨便忽悠一個土著部落簽訂所謂的保護條約。
按照現在各國通行的標準,在沒有利益衝突的情況下,大家都是相互默認的。
就算是發生了殖民地爭奪,也大都是先談判,一般都是給一筆錢買下據點,實在是談不攏了才使用武力。如果沒有獲得國家的支持,那麼多半會直接被當成海盜剿滅。
這個年代從事國際貿易的資本家,偶爾串客一把海盜也是常有的事情,倒也不算是冤枉。
相比英法這樣的殖民大國,奧地利只能算是小兒科,那怕是葡萄牙、荷蘭這些小國,海外的殖民據點那也是三位數起步。
很多不能說是殖民據點,用商貿落腳點更加適合,這些據點上多則千餘人,少則人都沒有。
沒有什麼好奇怪的,如果沒有足夠的利益,民間殖民團隊放棄這些據點是很正常的事情,如果有人肯出錢也可以買下來。
如果全靠官方推動殖民活動,派出官僚管理殖民據點,財大氣粗的英國
html|sitemap|shenma-sitemap|shenma-sitemap-new|sitemap50000|map|map50000
0.0176s 3.6933M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