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趙王朱厚煜,剛剛襲爵,年紀又輕,不可一世,自以為自己只要登高一呼,狠狠一踹門,這大門便會應聲而倒,也可見當今陛下的統治,的確不太牢靠。 一百~萬\小!說 w ww·1 kanshu·
葉春秋略一深思,道:「平叛的大軍,理應不會出什麼岔子吧?京師那兒,人心可還穩定嗎?」
葉茂才想了想道:「據說城門依舊開著,各個市集,依舊如初。」
葉春秋不禁在心裡鬆了口氣,春暖鴨先知,這趙王是在河南彰德府起兵,距離京師,其實並不算遠,可是京師依舊穩定,這就說明沒有什麼壞消息來,文武百官們,對於平叛,應該也是極有信心的。
只是下一刻,葉春秋卻還是不免又皺起了眉,這一次的關內的新政,雖然推行起來急躁,可到了這一步,是非要強行推下去不可了,雖然可能惹來無數的阻力,可是若是耽擱,這新政勢必失敗。
他清楚地記得,歷來的改革,都是不進則退的。
只是,現在陛下在京師里,怕也是心急如焚吧,他終究還只是個孩子啊。
甚至在這一刻,葉春秋有些後悔了,後悔自己不該留下天子,在京師里獨自面對這該是大人卻解決的一切。
可隨即一想,卻還是定了定神,目光一頓,便對葉茂才道:「以本王的名義,去和錦衣衛交涉,讓他們將此次平叛的消息,事無巨細都要加急送來。要看 書 ·1書kanshu·」
說著,葉春秋打發走了葉茂才,隨即再不耽擱地走到辦公桌跟前鋪開紙了,取了筆墨,隨即便給朱載上了一道奏疏,立馬命人快馬加急地送了去。
………………
紫禁城裡,依舊還是一片祥和。
不過潛伏在這天下中樞的背後,卻總免不了會有竊竊私語,那些平日裡高聲歌頌吾皇萬歲的大臣,也未必如口中所言,甚至背後嬉笑和看熱鬧的人,大有人在。
這倒也是情有可原的,所謂的新政,革的是誰的命?不就是許多大臣家裡的兄弟,還有家中老父以及自己的親朋好友嗎?
隔三差五的,在地方上,不少大臣總能接到家鄉的書信,都是發著牢騷,都是希望自己能夠出來緩則一二,可自己有什麼辦法呢?而今朝中的時局已經很清楚了,反對新政就要罷黜,沒有絲毫的餘地。
正因為如此,許多人為了頭上這頂烏紗,白日在講和廷議的時候,一口一個新政,回了家,關起門來,就不免抱怨和牢騷。
京師其實還算好的,可是底下州府的情況,就更加壞了,朝廷派出各路巡按,開始清查新政推行的狀況,有的巡按到了地方就病了,然後關起門來,大門不出,等到朝廷將他召回來,他的病又奇蹟一般的好了。
這是為何呢?
不敢得罪人啊,地方上群情洶洶,帶頭的都是大鄉紳和大士紳,哪一家不是錯綜複雜的關係?你查了這個,說不定就是一窩蜂的和你拼命了!你才要動手,就不曉得多少同僚和友人給你寫了書信,暗示你,誰誰誰不可以動,結果……兩眼一抹黑,誰特麼的都無法招惹。
即便是地方官府,對於你也是不肯配合的,各種阻撓不說,直接對你拍桌子的也有,什麼民不聊生,乃蒼生何,與民爭利,這些大義凜然的話,真正是說得你無法辯駁。
當然,也不乏會有愣頭青,剛剛到了地方,是真肯辦事的,結果不知哪裡一夥亂民,放火的放火,鬧事的鬧事,在錢塘有一個巡按,就直接被人丟去了河裡,斯文掃地。
錦衣衛倒是很用心地去查探,可實在是顧首不能顧尾,倒是拿了幾個反抗得厲害的士紳,直接打死了一人,結果……各州府的士紳們,都為這人披麻戴孝,號稱是典範長存,一下子,這被打死的人,竟成了一位義士。
堅持了這麼久,內閣這兒,本是咬著牙,想要無論如何也要拼一拼,在內閣看來,這事,只要辦成了,那就是利在千秋。
可是……就在這個節骨眼上,趙王謀反的消息卻是傳到了京師,
html|sitemap|shenma-sitemap|shenma-sitemap-new|sitemap50000|map|map50000
0.0196s 3.6916M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