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帝駕崩,並不會禁止民間婚嫁。何況這時離漢靈帝駕崩已經過了三個月。
三媒六聘已經走完,所以公孫家族開始迎娶甄姜了。
公孫家的聘禮很有遼東特色:戰馬1000匹、人參二車、野鹿500頭、其他就是常規的聘禮,比如黃金1000斤,美酒1000壇。
甄家的嫁妝更豐厚:財寶錦緞500車。另外就是軍資:鎧甲2000副,刀劍3000把,弓箭3000副,家丁5000人。糧草十萬石。沒有送馬匹,因為遼東產馬。中山馬匹的價格是遼東的5倍。呼呼啦啦的嫁妝有幾千車,拉車的幾千頭牛,也是隱形的嫁妝。公孫度特意派遣柳毅帶3000名騎兵去迎親。並向沿途的公孫瓚及幽州牧劉虞打了招呼,請他們順路沿途保護一下。
好在公孫度和這二家都沒有什麼矛盾,送嫁隊伍很順利的到達遼東。
公孫度有好幾個夫人、小妾的,其中包括公孫康的母親田氏。平時田氏是沒有多少存在感的。現在兒子娶媳婦,田氏當然得上座,接受兒子、兒媳婦的參拜。
婚禮是要給別人看的,公孫康表示該有的禮節都要有,咱不差事。
漢代婚禮分為婚前禮、正婚禮、婚後禮三個部分,通常舉行的是正婚禮,主要有拜堂、沃盥、對席、同牢、合卺、結髮、執手7項儀式。
說起這些儀式,都有出處。據《禮記·昏義》記載,男女結婚必須「共牢而食、合卺而飲,所以合體同尊卑,以親之也。」於是,各項結婚儀式就有了具體的含義。
一、新人入喜堂
在侍者和贊者的陪伴下,新婿新婦緩緩步入婚禮儀式現場。
贊者是什麼?原來贊者是指新郎的長輩,公孫度請的是蔡邕,因為蔡邕是大儒,公孫家族覺得倍有面子。他坐在正席當中,在新人進入正堂後,他開始將酒倒入酒杯中,等待新人入席。
二、贊者頌辭
「桃之夭夭,灼灼其華。之子于歸,宜其室家……」負責主禮的蔡邕身著漢代直裾,手捧捲軸,悠揚地吟誦著讚辭。
以朗誦一首《詩經,周南,桃之夭夭》作為給新人的祝福。
三、沃盥禮
一對新人在進入正婚禮儀前,清潔雙手,象徵以清潔的身體和心靈進入這場神聖的儀式。
漢族傳統禮儀非常強調潔淨,而所謂的沃盥禮,是指伴郎(古人稱御)、伴娘(媵)分別為入席前的新娘、新郎澆水盥洗。
四、對席禮
兩人對面正坐,正式進入核心儀式狀態,象徵今後將在一起生活。
「對席」指新婚夫婦洗完手後,新人對席而坐。對席的位置是男西女東,意指陰陽交會。
五、同牢禮
取之於古漢牢房裡所有犯人只能同吃一鍋飯。行完此禮後,新郎新娘便成了一家人。
這時候,兩人要開始喝同一種酒,吃同一種肉,取名「同牢禮」。
六、合卺禮
即將一個完整的葫蘆切成兩半,用一根紅線拴著,葫蘆里盛著酒,因葫蘆是苦的,盛的酒必是苦酒,所以,新郎新娘共飲合卺酒,不僅象徵著夫妻從婚禮開始合二為一,永結同好,還寓意著夫妻同甘共苦。
「合卺」,是指夫婦交杯同飲,但只是互相交換了杯子,並非很多古裝劇里那樣挽著胳膊喝的「交臂酒」。而夫妻共飲合卺酒,象徵著夫妻同甘共苦的意義。
七、解纓禮
新郎親手將新娘髮髻上的訂婚信物紅色的「纓」解下,高舉在空中向眾位來賓展示,以象徵婚姻得到家族和眾人的認可,表示將新娘已經娶進門,從此新娘是新郎家中人。
八、結髮禮
兩位新人分別割下一撮頭髮,用紅絲帶綁在一起,放在錦囊中,表示兩人「結髮」,正式結為夫婦。象徵著將兩人牢牢結在一起,一生一世永不分離。
九、拜堂
「拜堂」又稱「拜天地」。舉行婚禮時,新郎新娘首先參拜天地,然後才拜
html|sitemap|shenma-sitemap|shenma-sitemap-new|sitemap50000|map|map50000
0.0193s 3.6745M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