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樂觀。契丹立國一百五六十年,征戰四方,向少敗仗。此次傾國南下,不易對付。」
杜中宵道:「當然不易對付。現在河北路,整訓過後的禁軍二十五萬,未整訓的約二十萬,四十餘萬大軍,依然憂心忡忡。沿邊數百里,誰敢保證沒有漏洞?不過,本朝對契丹的優勢,不是比較各自有多少萬大軍,而是國力遠強於契丹。對於本朝來說,縱然偶有失手,不會影響大局。這一點,才是我們對契丹最大的優勢。現在朝廷再整訓五軍,便是防著前線失手,契丹突然南下,後方有兵力前去救援。」
張玉道:「如此說來,若是河北路打得順手,把契丹此次南下的主力全滅,契丹就無可戰之兵了。」
杜中宵緩緩點了點頭:「不錯,正是如此。如果此次把契丹的主力全滅,那麼契丹國內,就再沒有能征慣戰之軍。各部族當然還有丁壯,還可以編練成軍,但再沒有現在契丹軍隊的戰力。」
契丹此來,不管是兩丁抽一,還是三丁抽一,並不是丁壯抽光了。但是,不管遊牧還是農耕,生產同樣離不了青壯年。契丹剩下的青壯,短時間無力再整編成軍,只能夠躺倒任捶了。
趙禎要在河北路全殲契丹南下的軍隊,便就是因為這個原因。如果真地做到了,契丹國內剩下的人員,戰爭素質不行,也沒有軍事經驗,還缺少裝配,無法對宋軍造成威脅。那時宋軍北上,不會再遇到特別大的阻力。別說恢復燕雲,就是繼續北上,契丹也只能退卻。
這一點,朝中一般的官員大多都不清楚。只有兩府和三衙的高官,都知道朝廷真正的心思。要想做到這一點,一下子在前線堆積重兵是不行的。契丹明顯打不過,就會想辦法撤退,那時就難了。而應該讓契丹覺得有機可乘,前線軍隊把契丹的主力牢牢吸住,後方突然出擊。
現在編練的五軍,就是這樣用的。初期的戰事由河北路各軍作戰,時機到了,後方大軍迅速掩殺上去,把契丹的主力包圍住。火車通行,創造了這樣的條件。
說起此事,一眾官員興致勃勃地議論起來。如果契丹戰事不利,被消滅在河北路,會發生什麼。
張玉道:「若契丹在河北損失數十萬人,則幽州唾手可得。西邊的雲州,想來也無力守護,可以輕取。那個時候,恢復燕雲,不是難事!」
趙滋點了點頭:「不錯,如果在河北路全殲契丹軍隊,燕雲再無守軍,大軍直進即可。而且契丹興傾國之兵,本朝縱然取了燕雲,他們也無力爭奪。到了那個時候,天下就大不相同了!」
html|sitemap|shenma-sitemap|shenma-sitemap-new|sitemap50000|map|map50000
0.017s 3.6803M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