仗,再安心休息也不遲。」
出動的人馬早已確定,除了郭大靖的左協外,其它三協各出一營,組成混編協參戰。
既是混編,就要有磨合,這兩三個月以來,郭大靖的精力基本是都投入到了這裡。
雖然這樣做耗費了些時間,但這三營都是各協抽調的精銳,就是為三協爭戰功的,在戰力上能令人滿意。
誰都知道「勤王」行動事關重大,也是建功立業的好機會。讓誰去不讓誰去,容易產生矛盾。毛文龍和郭大靖反覆商議後,才做出了這樣的決定。
郭大靖已是副將,在重新訓練整合的過程中,誰敢不聽號令,甚至是誰有怨言,他都毫不客氣地將人趕走,這是毛文龍給他的權力。
混編協暫由郭大靖統領,各營指揮官也是郭大靖經過考察指定的,並不是廣鹿島的舊人,而是尚可喜、沈志祥、項祚臨。
至於左協,郭大靖只是名義上的指揮,實際的指揮權則交由劉興治和張攀,一正一副來統率和指揮。
軍官的級別差不多都比郭大靖要低兩級,毛文龍考慮到這才方便郭大靖指揮,不會有掣肘之舉。
所以,象毛承祿、孔有德、李維鸞,都想隨郭大靖出征,卻都被毛文龍所否決。
而新兵的擴充也開始進行,月底將有六千人馬,補充進各協;年底前,各協都將補齊兵力。
說白了,明年的東江軍將是五個協的編制,每協步騎炮共是一萬兩千人。當然,勤王行動之後,還需要再招募兵員,把作戰的傷亡損失補上。
「從最近的情報上看,建虜已經開始行動了。」毛文龍沉吟著說道:「你去旅順後,情報會轉發過去。如果時間緊急,你不要請令,可以臨機處置。」
「末將明白。」郭大靖躬身道:「建虜入關的情報,朝廷的勤王令,二者不俱備,末將絕不出兵。」
提前出發是不可能的,儘管有九成把握,建虜名為征討察哈爾部,實為繞道入關,但不經確實之前,部隊不能出發。
而且,軍鎮各有汛地,沒有朝廷的勤王令,擅離汛地,突入京畿,那可是形同造反。
即便如此,在郭大靖看來,時間也是足夠的。頂多一個多月,東江軍就能襲取遵化,切斷建虜出關的退路。
如果歷史沒有大的改變,在郭大靖推算的時間線上,東江軍收復遵化時,建虜應該剛到北京城下不久。
只要知道遵化失守,皇太極肯定會撤兵而回,這也是郭大靖要達到的目的。
讓建虜在京畿之地肆虐四月之久,從容不迫地擄掠燒殺,郭大靖怎麼會容許如此的慘事發生。
儘管京畿地區的很多百姓會受到戰火的荼毒,會家破人亡,但郭大靖已經盡力了。誰讓他不是皇帝,只能在夾縫中尋找有利的戰機呢!
而且,選擇在遵化、三屯營截擊建虜,既要救出絕大多數的被擄百姓,還使出征的部隊最大限度地減少傷亡,唯獨沒考慮到京城中擔驚受怕的崇禎皇帝。
這也是罪,對於崇禎皇帝來說,自己是萬金之軀,所有勤王軍隊都要圍著他轉,哪管那成千上萬被建虜擄掠的百姓?
所以,哪怕是在遵化重創建虜,搶回了所有百姓,崇禎心裡不滿,也一樣是會降罪責罰的。
儘管編造出風浪莫測、海上偏航的藉口,可皇帝能相信幾成,文官會不會就此攻訐,誰也作不得准。
「打完就以最快的速度撤軍回歸,本帥這邊會計算時間,編出假情報來配合你。」毛文龍不無憂慮地叮囑道:「不接中旨,也不算大事,本帥能夠壓下。」
中旨就是皇帝不通過內閣,直接派人傳的旨意。這不合程序,是能夠拒接的。當然,多數是文官會這樣做,以彰顯自己的風骨。
「多謝大帥關心。」郭大靖說道:「末將省得,就算不是中旨,也會找藉口拒接。」
毛文龍微微頜首,相信郭大靖的機靈,藉口也好找,裝傷裝病,躺在擔
html|sitemap|shenma-sitemap|shenma-sitemap-new|sitemap50000|map|map50000
0.0166s 3.7139M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