層次否定皇太極繼位的正統,等於是給後金高層的矛盾又添了一把火。
就象後世,不承認某個國家選出來的領導人,認為是非法的,反倒承認該國的反對派,可是很常用的手段。
說白了,明廷就是要否定皇太極,認可多爾袞,或是其他有資格和實力爭奪汗位的奴酋,將挑拔離間再提高一個層次。
不管是皇太極心生猜忌,弄死多爾袞還是多爾袞生出異心,要搞掉皇太極。對於大明來說,都樂見其成。
多爾袞要慘了。劉興祚知道這個計策就是要把多爾袞放到火上烤,之所以選中他,也是郭大靖的堅持。
劉興祚當然不知道,郭大靖重視和忌憚的敵人有那麼幾個,皇太極和多爾袞能排到前兩位。
當然,多爾袞還還沒有成長起來。但這不重要,關鍵是郭大靖拿戲說比較順手,不用太費腦筋,還能有很好的效果。
造謠一張嘴,闢謠跑斷腿。
郭大靖可是深知謠言的殺傷力,編來造去更無顧忌。皇太極,多爾袞,你們告我呀,我就誹謗了怎麼滴!
毛文龍心喜的原因可不只是挑拔離間建虜的高層,而是能通過向朝廷獻策,凸顯出自己的謀略。
別老拿自己當、莽夫,人家的腦瓜兒可好使了。
這樣毒辣的計策,朝廷諸公,還有那位被皇太極耍得團團轉的袁大人,誰能想出來?
對於以文制武的大明朝來說,文官對武將的鄙視是傳統,是根深蒂固的陋習。
袁大人能壓毛文龍一頭,就是出身。人家是進士,領兵打仗雖然不行,可皇帝對文官掌軍,放心哪!
毛文龍心裡憋著口氣,非要表現表現,讓別人刮目相看。
這就是毛文龍的脾氣稟性,不夠圓滑,受不得委屈。也正因為如此,與文官集團的關係鬧得很僵。
比如漂沒,已經是大明官場默認的潛規則,各邊鎮的武將都是忍氣吞聲。
漂沒說白了就是剋扣,邊鎮明軍的餉銀、糧草都由文官派人押送,送到武將手裡就要少掉一兩成。
基本上就是送十到八,或者送十到六。文官的解釋就是「漂沒」,意思就是路上遇到意外,損失掉了。
傻子也知道所謂的「漂沒」是被文官們層層剋扣貪墨掉了,連盔甲、兵器也不放過,可見文官的貪婪。
東江鎮也有相對固定的漂沒額度,「每年津運十萬,所至止滿六七萬,余俱報以「漂沒」。」
別人吃啞巴虧,毛文龍偏不和光同塵,上疏、告狀,把文官們給鬧得煩透了。自然,該漂沒還漂沒,毛文龍也成了比較另類的存在。
再拿此次獻策來說,劉興祚和郭大靖的意思是當情報遞上去,由朝廷處置。但毛文龍卻想著要上奏疏,讓皇帝和文官們看看他的謀略。
在很久以前,大概是嘉靖朝時,也有武將上疏獻策。結果就是被上官訓斥,降級責罰。
在文官的眼裡,你一個丘八、武夫,拎著刀子打仗就得了,謀略策劃是你乾的活兒嗎?你要是能幹,還要我們這些讀書人做什麼?
可以想見,毛文龍上疏獻策,該多招文官的忌恨。幸好,毛文龍還知道點分寸,沒有批判關寧錦防線的弊端。
否則,上至閣老,下至官員,毛文龍是徹底地全得罪了。
劉興祚並不知道毛文龍怎麼想的,眼見得到毛帥讚賞,心裡也挺高興。在廣鹿島幹得挺順心,他還真怕被調回皮島坐冷板凳。
「這是郭將軍設計的鐵蒺藜,末將覺得很有意思。」劉興祚拿過圖釘樣式的鐵蒺藜,給毛文龍做著介紹。
毛文龍興致頗高,拿過來擺弄了幾下,大概明白了用法,便隨手往地上一扔。
鐵蒺藜在地翻滾,挺爭氣,停下的時候釘尖衝上,圓形凸起的底座還在微微晃動。
呵呵,毛文龍笑了起來,說道:「不錯。隨便扔出十個,總該有七八個尖兒衝上,這樣能很快
html|sitemap|shenma-sitemap|shenma-sitemap-new|sitemap50000|map|map50000
0.0179s 3.706M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