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就是張松為曹仁設計的戰術。
如果能臨陣斬殺周瑜,那當然是理想的結果。退一步說,只要能衝破周瑜的中軍,讓周瑜無法順暢的指揮大營反擊,多造殺傷,再趁著這個機會撤退,也是一個不小的勝利。
有了這個勝利,就算退守僰道,也有足夠的士氣基礎,能堅守更長的時間。
看到吳軍各營紛紛退回大營,關閉營門,營壘之間的通道空無一人,曹仁舉起了手中的長矛,發出了進攻的命令,踢馬衝鋒。
胯下的西涼戰馬昂首奮蹄,借著坡勢開始加速,不過十餘步,就開始全速奔馳,像一枝離弦的箭,直指遠處的吳軍中軍大營。
近千騎士抖韁舉矛,跟著曹仁魚貫而下,發起衝鋒。
馬蹄聲迅速匯成一道,滾滾而去。
他們沒有舉火。潛伏兩日,他們已經摸清了附近的地形,借著吳軍大營里的火光照耀,他們疾速狂奔。戰馬幾乎四蹄騰空,騎士伏在馬背上,眼睛緊緊盯著遠處的吳軍大營,同時舉起了騎盾,護住自己的要害,準備迎接吳軍的箭陣攔截。
吳軍聽到了騎兵的馬蹄聲,大感意外。這幾年,他們一直在大山里作戰,很少有機會接觸成建制的騎兵,突然聽到如此怪異的聲音,不少將士都出現了短暫的空白。
曹仁利用這個機會切入吳軍大營,沿著大營之間的通道,迅速向中軍挺進。
有一些吳軍將士反應過來,舉起弓弩,向迅速接近的敵騎射擊。
蜀軍騎兵舉起了騎盾,遮擋箭雨。箭射在盾上,篤篤作響,如炒豆一般。有一些騎士中箭落馬,但大多數人沒有受什麼什麼影響。他們並不戀戰,全速前進,如刺客之劍,直取要害。
曹仁很快就看到了周瑜的中軍大營。
中軍是一軍之中樞,是大將發布軍令的地方,除了旗鼓之外,大量的命令還是要靠傳令兵傳遞。是以即使是在戰時,中軍大營也不會將營門完全關閉,至少要留一道門讓傳令兵出入。兵力越多,大營的規模越大,命令傳達越頻繁,處於中心的中軍就需要留出更多的出入口。
這不是哪一個人的習慣,而是軍中慣例。
曹仁統兵多年,對這種慣例一清二楚。他知道周瑜剛從山裡出來,這樣的思維慣性還沒來得及消除,出現漏洞的可能性非常大。他也知道周瑜沒有成建制的騎兵,就算有防備,也沒有有限的手段來阻止他。
除非他提前識破了自己的計劃,預先準備好步卒大陣,等他入網。
果真如此,那也是命該如此,怨不得人。
形勢至此,寧可戰死,不可守亡。
一路奔馳到此,沒有遇到任何想像到可能遇到的埋伏,曹仁心中大定。眼看著吳軍將士正在奮力關閉營門,曹仁大喝一聲,長矛斜指。
「射!」
身邊的幾個執弓親衛同聲應和,策馬衝出,一邊狂奔,一邊彎弓急射。他們都是曹仁事先安排的射手,精於騎射,用於破門前的遠程打擊。
弓弦急響,羽箭連珠,飛馳而去。
正在關閉營門的吳軍反應不及,被射倒兩人,關門的動作慢了一拍。
轉眼間,曹仁等人已經衝到營門前,兩名騎士奮力擲出手中的長矛,順手從腰間抽出戰刀,猛砍在戰馬臀上。戰馬吃痛,再次加速狂奔,高高躍起,撞在尚未關閉的營門上。
「轟」的一聲巨響,營門被撞開,營門後的吳軍士卒被撞飛,就連營門樓都被撞得猛晃。
兩名騎士提前從馬背上躍起,借著馬勢沖入大營,將騎盾護在身前,和身撞向趕來增援的吳軍步卒。他們撞倒數人,沒等起身,就被吳軍殺死,卻成功地干擾了吳軍的行動,為曹仁爭取了時間。
「殺!」曹仁看著遠處清晰可辨的周瑜戰旗,舉矛厲吼,一馬當先,殺入吳軍大營。
近千騎兵魚貫而入,蹄聲隆隆,氣勢如虹,捲起一道狂飈,直撲中軍將台。
——
周瑜登上將台,看著迅速逼近的蜀軍騎兵,看著衝殺在前面的曹仁,不禁笑了一聲。
「久聞
html|sitemap|shenma-sitemap|shenma-sitemap-new|sitemap50000|map|map50000
0.0178s 3.7009M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