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因為鎮國府貨物的大量湧入,可是漢商畢竟對倭國的情況並不了解,這個時候,就需要有一個銷售體系。
而這個銷售體系,幾乎已經被倭人所占據了,比如某個大名,他主要承接的是水晶玻璃買賣,水晶玻璃到岸之後,這大名便利用自己在倭國的人脈對水晶玻璃進行兜售,藉此掙來巨大的利潤。
可話又說回來,這雖然是躺著掙來的錢,既養肥了賣水晶玻璃的大名,也讓漢商節省了打開銷路的麻煩,卻同時也使這大名與漢商和鎮國府捆綁在了一起。
這樣的關係正應了那句漢話,一榮俱榮、一損俱損。若是這個大明失去了漢商給予他壟斷水晶玻璃的資格,他的財源也就徹底被斬斷。正因為如此,他在倭國,一方面必須保證鎮國府與倭國的密切關係,利用自己手裡的人脈和金錢,影響倭國開海的國策,另一方面,若是倭國內部有人想擺脫鎮國府的控制,只怕現在不需出動鎮國水師,無數類似這樣的人便會毫不猶豫地出手,將這些人扼殺。
他們掙的,就是這種銀子,而在倭國,有這樣能力承接這樣買賣的,哪一個不是非富即貴,本身就有極大的權勢?而今又靠著鎮國府的商品大賺特賺,有了銀子,更加如虎添翼,可謂倭國廟堂內外,乃至各大諸侯,幾乎與鎮國府成了利益共同體。
在這些人的影響之下,整個倭國內部,無論是輿論還是廟堂上的諸公,幾乎是奉行著漢倭一體的國策,再加上倭國天皇本就需要鎮國府支持,方能保持在倭國的統治地位,其結果可想而知。
此時,葉春秋又對朱厚照道:「正因為有此依賴,所以以臣弟之間,覺得理應隔三差五,進行換防,我與去書倭國,命倭國新軍,調撥三千人,隨船至青龍,而新軍則調撥一千人,趕赴倭國駐防,倭人作戰英勇,三千倭國新軍駐紮青龍,隨時可以為我所用。」
(未完待續。。)
html|sitemap|shenma-sitemap|shenma-sitemap-new|sitemap50000|map|map50000
0.0171s 3.6998M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