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年在城破之前,放棄應天到其他地方,未嘗沒有捲土重來,將陛下趕回北方的可能。」
可惜你選擇了最差的一步棋。
朱允炆嘆了口氣,「貧僧何嘗不知,然而那樣的話,整個大明境內都將因為我叔侄之間的這點事陷入戰火之中,無數百姓將承受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局面,貧僧坐擁全國,卻輸給了只用三府之地的燕王,那麼大好的局面,卻被燕王大軍打入京畿,當時之絕望,貧僧已經不作他想,索性便一了百了了,當然,各種思緒萬般複雜,不是現在三言兩語可以說清的。」
黃昏嘆道:「其實從你重用方孝孺、黃子澄等人開始,要恢復周制,就註定走錯了,沒有武將的支持,削什麼藩?」
朱允炆沉默不語。
黃昏卻不吐不快,「如果重用方孝孺等人也便罷了,局勢並不到最壞,可你千不該萬不該,用了李景隆,用李景隆也還好,關鍵你棄用了徐輝祖,如果當年徐輝祖掌握兵權,絕對不會讓燕王這麼輕
易到應天,徐增壽雖然支持燕王,但你卻因為徐增壽的緣故也懷疑徐輝祖,把他調回應天——」
黃昏忽然不想說了。
後人深究這段歷史,發現朱允炆走錯了太多步,哪怕他走對一步,朱棣的靖難都要無疾而終,所以現在你要說朱允炆的毛病,真是一大堆。
朱允炆嘆了口氣,低宣了一聲佛號,「前塵往事皆如雲煙,不過也還好,至少目前的大明是千古未有之盛世,貧僧自認做不到這一點。」
黃昏哂笑一聲,「做不到?如果你當天子,我黃某人為臣子,一樣是千古未有之建文盛世,只不過你的性情不如陛下好戰,很多事情需要好事多磨而已。」
這話其實有點自誇了。
沒那麼簡單的。
如果建文帝當皇帝,重用文臣,黃昏就算入仕進入朝堂,等待他的可不僅僅只有紀綱朱高煦這些敵人,真正的敵人是方孝孺黃子澄這些酸儒。
恐怕比紀綱和朱高煦更難對付,甚至根本沒辦法打造這個盛世。
因為朱允炆並不好戰。
而當前的盛世,很大一部分原因,是朱棣好戰的宏圖大略催生出來的——黃昏和朱棣,是相輔相成,而他和朱允炆之間,不會有這種化學反應。
。
測試廣告2
html|sitemap|shenma-sitemap|shenma-sitemap-new|sitemap50000|map|map50000
0.017s 3.7036M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