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大魏也會成為秦王朝之後一個二世而亡,曇花一現的帝國!現在胡人已經威脅不到帝國的存在了,但是帝國的百姓呢?天下初定,人心思安,倘若閔哥兒你繼續對外戰爭,帝國豈能讓民心歸附?」
「閔哥兒你只知道自己想要什麼,自己要做什麼,但你卻不知道百姓想要的真正是什麼啊。你不能讓天下的百姓為你的野心買單啊。」
冉閔幽幽地嘆了口氣說道:「巧巧,你說的話怎麼跟大臣們說的一樣?是不是他們讓你這麼說的?」
聞言,董巧巧並不隱瞞,而是直言不諱地道:「後宮不得干政。本來我是不打算干涉朝政的,可是閔哥兒你現在的所作所為,實在是與民心向背。」
冉閔搖搖頭說道:「朕說不過你們。罷了罷了,打了這麼多年仗,朕也累了。」
說出這番話的時候,冉閔如釋重負。
或許他的穿越的使命就是如此吧,一下子沒有對手了,冉閔感到十分的寂寞,但不得不如此。其實大臣們說的沒錯,這仗再這麼打下去,百姓遲早會揭竿而起,而各個都護府的野心家都將蠢蠢欲動,叛亂不止。
冉閔為了這個大魏帝國操碎了心,好不容易卸下這副重擔,他決定退位,將皇帝傳給太子冉明,自己則是要成為太上皇,帶著后妃們遊山玩水,了此「殘生」。
但是群臣就不幹了,在太子冉明的領導下在宮門口跪了一夜,終於讓冉閔回心轉意。而後者又順勢而為,提出了分封制。
本來群臣是極力反對的,因為周王朝亡於諸侯,漢王朝有「七王之亂」,西晉王朝的「八王之亂」所導致的五胡亂華之事,更是讓人諱莫如深。
但架不住冉閔以退位為威脅,迫使群臣同意了這一主張。
推行分封制,冉閔是經過深思熟慮的。
分封制有利有弊,但是在冉閔看來是利大於弊的。
昔日秦王朝、曹魏王朝都汲取了前朝的經驗教訓,不分封宗室子弟為諸侯王,導致王朝危亡的時候沒有人相助,最後都迅速滅亡了。
正所謂忘戰必危,好戰必亡!
朝廷若是沒有威脅,很容易滋生安逸的心理,而這個時候有諸侯國的虎視眈眈,雖然可能出現一定的禍亂,但冉閔不介意啊!
哪怕出現跟後世一樣「靖難之役」的事情,冉閔都不介意,反正都是自己的子孫後代,手心手背都是肉,誰當皇帝不給自己祭祀?
而且冉閔所分封的諸侯王,都分封於朱涯洲(海南島)、夷洲、夷島、安東、安北、北庭等幾個都護府那裡,後面幾個都護府人口不多,且多為胡人,通過諸侯國統治的方式,冉閔可以向那裡遷徙更多的漢家人口,同時把一些世家門閥都安排出去,減少一部分「國家的蛀蟲」。
化外之地,固然偏僻又很難生存,但是給你個相邦噹噹,給你個上將軍噹噹,你能不動心?
而一旦有了這些人口,有了這些士族的入駐,帝國能以最快的速度去同化那裡的胡人!
所以冉閔一口氣分封了十八個已經成年的皇子出去立國,建立諸侯王國,希望等到大魏帝國衰落下來的時候,這些諸侯國能發揮一定的作用,給大魏王朝續命。
測試廣告2
html|sitemap|shenma-sitemap|shenma-sitemap-new|sitemap50000|map|map50000
0.0174s 3.6881MB